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随着越来越多的古代沉船被发现,沉船残骸的保存在国际上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图片来源:T.A. SANTOS ET AL. 1993年,考古学家勘探葡萄牙里斯本附近的海底,在水面10米以下的位置,发现了几块从泥和胡椒子构成的糊状物里伸出的老旧木料。该位置有被洗劫过的痕迹,在外观上并不起眼,但是却包含一个重大的发现:这些残骸是一艘古老木船的碎片,该船建造于文艺复兴时期,是一艘来往于印度进行贸易的葡萄牙...
3月18日,中国首次内陆水域水下考古行动在鄱阳湖老爷庙水域展开。随着4名专业考古潜水员浮出水面,揭开了一艘长28米、宽7米的铁沉船的神秘面纱。这是在这片被称为“中国百慕大”的水域确认发现的第一艘失踪沉船。 据了解,鄱阳湖老爷庙水域位于都昌县和星子县之间,全长24公里,是鄱阳湖连接赣江出口的狭长水域。自古以来,这段水域是鄱阳湖最为险要之处,沉船事故常常发生,而且无从打捞,因...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消息,有中国"百慕大"之称的鄱阳湖老爷庙水域,18日举行首次水下考古潜水探摸工作。考古专家肖发标告诉记者,潜水员当日成功发现一处沉船遗址。 据介绍,鄱阳湖老爷庙水域潜水探摸项目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织,是鄱阳湖老爷庙水域水下文物专项探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肖发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
近期召开的全国文物局长会议上,获得中央财政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支持的全国五大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正式出炉。其中,青岛胶州湾赫然与南海一号、西沙海域、福建平潭、丹江口水库一并纳入国家水下考古重点项目。 这是继2008年与宁波、福建、武汉共同列入国家水下文化遗产考古中心四大基地后,青岛向全国水下考古重镇目标迈出的又一重要一步。 “伊丽莎白皇后”号堪比“南海一号...
核心提示:宋金的战船在这里鏖战过,装满瓷器远渡重洋的欧亚商船在这里集结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日德海军的铁甲战舰在这里激战过……胶州湾不仅见证了这一段段残酷的历史,也留下了不少历史的印记水下沉船。 宋金的战船在这里鏖战过,装满瓷器远渡重洋的欧亚商船在这里集结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日德海军的铁甲战舰在这里激战过……胶州湾不仅见证了这一段段残...
9月5日,大运河济宁段湖中运道水下考古启动仪式在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南阳岛隆重举行。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张威、水下考古中心主任赵嘉斌,山东省文物局副局长由少平,济宁副市长吴霁雯,市政协副主席陈颖,市政府副秘书长王美华,市文物局局长孙美荣出席仪式。 孙美荣在介绍此次启动仪式时说,微山南阳湖中运道及其现存的利建闸因其历史价值高已经列为大运河申遗点。为了配合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为微山南阳湖中运道申遗提供更...
9月5日至8日,由国家博物馆、山东博物馆等单位的12名考古队员组成的考古队进驻山东微山县南阳古镇,对一段9公里长的湖中运河故道开展了国内首次运河水下考古,并初步掌握了运河故道的保存现状。 考古队中有4名水下考古队员,其中有一位身份比较特殊,她就是山东省内唯一一名女水下考古队员王茜。在此次运河故道水下考古的4天时间里,记者目睹王茜多次配合队友进行水下考古工作。工作之余,王茜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挑...
“健身球” “在第一阶段的泉州水下考古陆上调查项目中,石狮的渔民提供多条线索,初步确定石狮附近海域有5处沉船疑点。” 昨日,泉州水下考古陆上调查项目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调查任务,并在石狮召开汇报会。记者获悉,第一阶段工作于6月6日启动,主要是对石狮、晋江的沉船疑点进行调查走访,调查最北的区域到达石狮的蚶江,最南的区域在晋江的东石。除了石狮以外,晋江...
泉州水下考古陆上调查项目进展顺利,昨日,考古队员们来到石狮市蚶江镇进行调查。在蚶江镇和永宁镇都有好消息传来。发现的出水瓷器年代久远,大部分产自唐、宋、明、清的民窑。 在蚶江镇,一名走船几十年的船老大一边吸着烟,一边回忆着在海上打捞瓷器的往事。在他记忆的深处,在石湖码头海域的海底有一条深沟,沟从石湖直通泉州后渚港,沟深约20多米,很多渔民曾经在此处捞起明代的“国姓瓶”或者瓷...
昨天下午,“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成果展”与“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同时开幕。而这也拉开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百年华诞系列活动的序幕。 水下考古对于公众来说极为神秘,为此国家博物馆特别借专题展示,全面展示20余年来水下考古的成果。这个展览布陈极为新颖,除了将一些自沉船中打捞上来的瓷器珍品进行展示,更再现了水下考古的各个阶段成果以及勘测、打捞、保护过程。通过...
6月23日,考古队员已经试着出水了部分梅园石。新华社发 昨日上午9点,“象山小白礁Ⅰ号沉船”水下考古发掘直播特别节目在央视新闻频道、中文国际频道、英语频道同时播出。伴随着央视的直播与设在北京、宁波、象山三地演播室里的专家的解读,小白礁沉船“真容”、那些沉睡在海底已160多年的精美文物,还有神秘的水下考古过程在直播中被一一展现。 昨天全...
施荣杰先生收藏的长达13米的独木舟 在泉州湾水域,隐藏着历史遗留的物质和人文宝藏,这些宝藏或许能揭开一些历史谜团。今年5月18日,泉州水下考古陆地调查工作正式启动。6月6日开始,考古人员从晋江市深沪湾开始第一阶段的陆地调查,历经9日,取得阶段性成果。 东南早报作为协办单位,派出记者跟踪采访。据了解,目前考古人员已经确定泉州湾及附近海域13个沉船疑点,其中9个位于深沪海域,另4个分布在漳州和金门...
6月9日是中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泉州首次水下考古的陆地调查工作也于本月正式铺开—— 丰州六朝古墓出土的鸡首壶青瓷器 核心提示 1998年11月,一根后来被称为“海峡人”的古人类左肱骨化石在泉州石狮海域被发现,印证了2万年前台湾海峡就有远古人类活动,说明了台湾海峡数万年前是与祖国大陆连为一体的陆地,台湾早期人类和文化来自大陆;2005年,惠安...
2010年6月10日上午,中新社记者登上在“南澳Ⅰ号”的打捞船“南天顺”号对打捞情况进行采访。图为当天打捞文物出水。 中新社记者 陈妍 摄 记者4日从广东汕头边防支队采访了解到,承担“南澳Ⅰ号”水下考古发掘任务的“南天顺”作业平台,已于6月4日早晨从汕头南澳岛前江码头转移至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